前陣子因不滿意 iMac 內建喇叭的聲音,興起了買一組外接喇叭的念頭。由於桌面空間不大,且也不想要有太多連接線破壞桌面美感,因此就從 2 聲道的喇叭下手,2.1 聲道(即有獨立重低音音箱)的產品直接被我淘汰。看了幾組在預算內的產品,就只有「Bowers & Wilkins MM-1」(以下簡稱:「B&W MM-1」或「MM-1」)看起來最順眼,網路上整體的評價也不差,因此就鎖定它了。開箱及詳細規格我在這邊就不廢話了,大家自己去官網看就好,本文僅就使用上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雖然說喇叭是拿來聽而不是拿來看的,但「B&W MM-1」的外型真的是挺好看也挺有質感的,放在 iMac 旁邊看起來相當順眼。「MM-1」的右喇叭在裝飾用的銀條左右分別設有隱藏式的喇叭電源及音量控制鍵,不過一般使用時不會真的去按喇叭上的按鍵,而是透過內附的遙控器來操作。內附的遙控器除了能擯制喇叭電源開關及音量外,還能控制音樂的播放進度,不管是 Windows 上的 Media Player、WinAmp 或是 OS X 上的 iTunes 都能進行控制。不過由於 Mac 的鍵盤就有音量及媒體播放控制鍵,因此這搖控器對 Mac 使用者的用處應該就是用來開關喇叭電源。
「MM-1」的右喇叭底部設有隱藏式的音源接孔,包含電源線、USB 線及左喇叭連接線的接孔都是隱藏在右喇叭下方,並透過「B&W」貼心設計的整線孔讓桌面上的線材看起來不會過於雜亂。背面則設有 AUX IN,方便使用者連接 iPod 等音樂播放裝置,並設有耳機輸出孔能連接耳機。
「B&W MM-1」內建 DAC,因此電腦中不需裝有音效卡,只需用內附的 USB 線連接電腦就可以直接發聲。若不滿意內建 DAC 的聲音而想透過音效卡發聲也可以透過喇叭的 AUX IN 達成。
聽感方面,剛開聲時毛邊很多,但解析度不差。人聲方面聽女聲會比男聲好聽很多,符合我只聽女聲的喜好。不過人聲稍有陷落的問題(聽慣耳機之故),因此聽流行音樂聽起來會有人聲和背景音樂不夠分離的問題。高音的表現受到內建處理晶片的刻意抑制(「B&W MM-1」的特色之一就是內建處理晶片,能依音量大小對聲音進行修飾),對我這種高音控來說聽起來不是很過癮。低頻質不差,但量對我來說有點過多,初次聽到「MM-1」發出的低頻時會有:「喂!這根本不是這種小型喇叭該有的低音強度吧!」的感覺。且由於前述處理晶片的關係,就算把音量切到很小聲,也還是能很明顯感受到低頻的表現。
綜合上述來說,在使用「MM-1」內附的 USB 線的情況下,「MM-1」的整體表現並不差;不過聽起來會有一種矇矇的感覺,聽起來會覺得聲音被悶住放不開,所以我就又動了要換 USB 線的念頭(真是大的買進來,小的買不斷)。由於「MM-1」的整線器預留的開孔不大的關係,因此用在耳擴上的「FURUTECH GT2」沒法使用,看來看去也就只有「楚培」的「櫻桃孔雀」可買,所以就是它了!
換上「櫻桃孔雀」後,「MM-1」原本矇矇的聲音立刻解放,整個聲音變得更加清析,音場也變得更開,人聲也更加凝聚,表現明顯升級,由此可見內附的 USB 線真的太爛了!不過換線後的「MM-1」還是沒「K3003」好聽,甚至「CK100PRO」都勝出「MM-1」「很多」,果然喇叭要比耳機好聽必須花比耳機多上數倍的錢才辦得到(「beats」那種沒有音質和音色可言的耳機例外)。
整體來說,個人對「換線後」的「B&W MM-1」感到滿意,除了低頻的量對我而言還是太多外,大致上的表現都還不錯,不管是聽音樂、看影片或是玩電玩表現都算不錯,至少比 iMac 內建的喇叭要好太多了(廢話)。
2013.12.11 補充:好多人無法了解「B&W MM-1」的右喇叭的整線器設計,所以我補張圖說明。
上圖就是右喇叭底部的整線器設計,可以發現由於開孔不大,因此太粗的 USB 線會塞不進整線器的孔洞中,造成喇叭無法平穩放置。因此如果想換掉原本附的那條廉價 USB 線的話,就必須選購和原本那條大約同樣粗細的 USB 線,而絕大多數的 USB 廠線(發燒線)都太粗。圖中紅色那條 USB 線就是「楚培」的「櫻桃孔雀」,標準版訂價台幣 1800 元,改接頭的手工費另計,沒記錯的話是 800 元。